「這杯咖啡怎麼樣?」
「嗯……」
「沒喝出來」
其實想想也是,剛開始一接觸咖啡,你跟我說一杯咖啡有什麼味兒,我根本就喝不出來,什麼柑橘、檸檬酸、帶黑巧克力,堅果香氣,活靈活現的,真的超乎想像,內心在想「不就是一杯日常的飲料,跟喝茶差不多,喝的是咖啡呀,怎麼感覺像喝忘情水一樣?」大家一開始喝咖啡,是不是也這樣矇矇懂懂的~~~然後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說:
「嗯……能感受到但說不出來」。
不過術業有專攻,咖啡也是有自已的一門學問。
但對於很多剛入門不久的咖友,沒有受過專業的感官訓練,不必太執著於SCAA咖啡風味輪的描述,風味輪是把人類感知得到的味道,有系統的歸類和有利於杯測系統的建立。想要訓練自已的味覺感官,可以藉助知識性相關面的點跟自身的經驗去訓練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三大洲的咖啡風味特點
非洲————迷人果酸、花香、柑橘調,以衣索比亞及肯亞咖啡豆為代表。
中南美洲——整體比較中性均衡,呈堅果調,以巴拿馬、瓜地馬拉與哥斯大黎加豆為代表。
亞洲————低酸較醇厚,呈現草本植物藥調,以蘇門答臘曼特寧豆為代表。
三大主流處理法口感特點
日曬處理法——果香濃郁、口感厚實感,甜感足,有發酵酒香。
水洗處理法——口感清爽,咖啡通常帶有明亮的果酸和果香、風味比較乾淨透徹。
蜜處理法———有明顯的發酵,甜感高,醇厚濃郁。
咖啡烘焙程度
淺烘焙——果酸和花香比較豐富。
中烘焙——均衡的焦糖甜感比較明顯。
深烘焙——苦味較重,醇香。
與每日嘗到的味道多熟悉一些:多吃水果
咖啡的味道有很多種可以跟日常的味覺相聯繫,可以透過多吃水果,聞水果的香氣,建立自已的味覺記憶庫,從而不斷訓練自已的感官,像花香和水果調為主的很多咖啡,常常有新鮮、活潑的水果香氣,聞起來令人舒服,可以聯想到水蜜桃、橘子、橙子、莓果等水果味道。
而像一些咖啡有堅果、杏仁調的咖啡,會讓人聯想到加了糖的杏仁,或過年吃的杏仁果;還有一些咖啡,聞起來有很重的香辛料味,就會聯繫到生活中的肉桂粉、肉豆蔻粉、大茴香的味道等等。品咖啡其實不難,不斷訓練,不久你也能品出咖啡之間的口感差別。
沒錯~~~
咖啡嘛,就是要多喝!!